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法律明確禁止 百名科學家發聯合聲明抵制

2018年11月27日 16:19

2015年4月,世界首例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修改由中國科學家完成。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消息一出,便引發國內外學界強烈關注和爭議。什麼是基因編輯嬰兒?中山大學教授黃軍曾發表論文,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的一個致病基因,這一突變的致病基因會導致嚴重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症,該研究的對象是人體胚胎為輔助生殖技術下產生的體外生育胚胎,類型為不可能發育為成熟個體的三元核合子。同時,基因編輯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核酸酶,對基因進行靶向修飾的遺傳工程技術,是當前生命科學領域關注度最高,研究最集中的領域。截至目前,賀建奎的這項研究已獲得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件,并已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獲得臨床試驗註冊號。根據原衛生部在2003年7月頒布的《人類輔助生產技術規範》明確規定“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經濟操作”,這麼看來,要是不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是可以進行操作的。

同年12月,由中國科技部和原衛生部制定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知道原則》明確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必須遵守14天法則;即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等技術、在研究範圍內獲得的人類胚胎,“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可見賀建奎這項以生殖為目的并進行一個妊娠週期的試驗研究已違反了法律條例。2018年11月26日,122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直指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認為這項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同時,該事件對中國科學,尤其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我國絕大多數勤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極為不公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