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表情包」江湖:作者收入幾何?

2020年09月16日 19:10

表情包最出現在1982年的:-),當時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一名教授用它來表達笑臉,後來“字符表情”開始走紅,直到emoji表情通過iPhone風靡全球,才取代了字符表情的位置。但emoji小黃臉所能表達的情感有限,於是慢慢的,各種圖片加文字的表情包出現了,它們更能表達情感和烘托聊天氛圍,日漸成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5年,大量專業形象作者開始湧入平台,甚至用表情包養活了自己。這背後又是門怎樣的生意經?

一套16-24張動圖的表情包制作一般需要兩人,一個原畫,一個動畫,周期長達一個月。對於獨立作者來說,時間線可能還要拉長。

除了人力成本,作者還要細心在生活中尋找靈感,結合想象力和創意進行整合、篩選、優化,無形之中消耗了更多時間,“還有頭发。”

為了謀生,越來越多的作者選擇開淘寶店,賣周邊。從成本最低的貼紙做起,慢慢的出抱枕、公仔等,既保證自己的創作自由度,又有店鋪的供應鏈作支撐,豐富了周邊的種類,同時還能轉化其他表情包形象的粉絲,一舉三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