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5倍起,交付期长达一年:国产化能否拯救汽车缺“芯”?

2021年02月01日 19:08

“最近晶片价格上涨很多,至少有5倍。”由於2020年底的手机丶电脑丶汽车晶片短缺影响,国内开始出现不少借机囤货的“晶片贩子”。 这场疯狂的背後,折射出晶片短缺的阵痛。但最痛的一环,像紧箍一样扣在了汽车产业头上。

如今,一辆普通汽车至少安装40多种晶片,高端车型则需要150多种。比如自动驾驶系统,负责功率转换的电源和介面,用於各种雷达等。

2020年12月,由於汽车半导体最依赖的8寸晶圆出现短缺,大众汽车被爆出减产停工消息,随後丰田丶福特丶菲亚特等车企紧随其後,纷纷宣布将削减汽车产量。一周前,美国微芯半导体(Microchip)公告称原本交期18周的晶片将延迟交期至54周,让不少“待芯开工”的厂商2021年几乎全年荒废。最疯狂的时候,旭化成(AKM)生产的一款晶片,从正常价格的3元左右涨价到320元,涨幅接近106倍。

疫情影响丶电子消费品热销丶中美贸易战加在一起如飓风席卷了汽车行业,有预计2021年全年汽车产量因而减少450万辆,损失可能达到全年总量的5%。

晶片短缺可能反向促进国产电子汽车晶片自主代替的大趋势。目前中国半导体设备丶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各个节点都在进行布局,大唐电信丶紫光国微丶四维图新丶全志科技丶韦尔股份等上市公司近几年也都在加速深入汽车半导体产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