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說AI】東數西算看貴州

2025年09月19日 17:04

今年爆火的《哪咤2》,還有之前《流浪地球》,電影里那些震撼的特效鏡頭,其實有超過40%的渲染工作來自貴州的貴安超算中心。
可以說,如果沒有貴州,這幾部電影至少都要晚幾年才能上映。

為什麽這個人們印象中“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省份,現在卻成為了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爭相布局的算力重鎮?這背後都指向了一個詞——“東數西算”,
而貴州恰恰是這個國家級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西部算力高地。

“南水北調”大家都知道,那什麽是“東數西算”?其實這里的 "數" 指的是數據,"算" 則是運算。簡單來說,就是把上海、廣州、深圳等東部地區的產生數據放在西部地區進行處理運算。為什麽我們要這麽做?直接在東部地區處理不就好嗎?應當地政府的邀請,我去了一趟貴州,和360周總一起參觀了三大運營商設立在貴州當地的數據中心。

實際上,除了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等都在這里設立了數據中心,華為甚至在這里部署了全國最大的AI算力集群。那為什麽這些公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貴州?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知道數據中心是做什麽的。

數據中心,實際上就是處理數據、完成數據運算的地方。在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成千上萬的服務器組成的算力集群,這些算力集群日夜不停地工作,處理來自不同地方的數據。它們可以完成電影特效的渲染,也可以幫助企業訓練AI大模型,總而言之,只要是大量數據運算的需求,數據中心基本都可以滿足。而隨著近幾年AI浪潮的到來,算力資源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2024 年,麥肯錫公司分析預測,隨著AI的發展,到2030年,AI設施用水需求將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長,全球水資源將因此變得更加緊張。為什麽發展AI會造成水資源緊張?這其實跟數據中心的散熱需求脫不了關系。我們都知道,訓練一個AI大模型需要成千上萬的AI芯片協同工作,而AI芯片的功耗很大,大規模集群運行時會產生巨量熱量。為了防止芯片過熱失效,數據中心必須有冷卻系統,其中水就是最常用的。ChatGPT每生成10–50句回答就要消耗500毫升冷卻水,一個月就要消耗數億瓶水。

那除了用水,還有其他方式冷卻嗎?當然有,為了降溫,Facebook把數據中心建到了南極附近,微軟把服務器沈到了海底,谷歌甚至專門建了一條船,讓數據中心在海上漂流。而貴州這里的工作人員跟我說,貴州全年的平均氣溫是14℃~16℃,夏季平均氣溫更是只有22.5℃,自然冷卻天數超過180天,數據中心不用依賴高能耗空調,PUE值(能源使用效率)就能穩定低於1.2,遠低於全國多數地區1.35以上的水平,所以他們的液冷系統幾乎一年都不用開動。

還有啊,數據中心需要使用大量的電力,而這里水電資源充沛,水火互濟的能源結構讓這里的數據中心電價能夠低到東部一線城市的三分之一;而且這里地質結構穩定,很少有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避免了因災害導致的數據中心故障。

截至2024年底,貴州在建及投運的數據中心已經達到了49個,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型的,貴安數據中心集群更是成為全球集聚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國產化智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數據中心這麽多,怎麽又快又好地完成數據傳輸?在這里我了解到,貴州已經建成了全球首條骨幹網400G超大帶寬算力通道,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6.06萬Gbps,和北京、上海、深圳等42座城市實現了網絡直聯,構建起了“省內3ms、到粵港澳10ms、到長三角16ms”的超低時延圈,這意味著,即使數據在貴州處理,東部用戶也幾乎感受不到任何延遲。

相比於人口稠密地東部,在西部設立數據中心,不僅土地資源足夠,而且電能豐富價格低廉,西部電價低到什麽程度?以貴州為例,數據中心電費平均在 4 毛錢左右,有些地方只需 3 毛 5。而在北上廣等地區,電價至少都要 1 塊以上,兩者相差 3 倍左右。加上西部地區全年平均氣溫低過東部,可以節省很多成本,這也是我們啟動“東數西算”工程的主要原因。

“東數西算”給貴州帶來的,遠不止是數據中心的集聚。隨著數據中心相繼落成,現在這里已經形成了從“芯、件、板、機、器”到雲服務的完整數字產業鏈。曾經外出務工的貴州年輕人,現在在家門口就能進入大數據、人工智能行業工作。

站在全國視角看,“東數西算”的意義更為深遠。它像一條無形的紐帶,把東部的技術、市場與西部的資源、潛力緊緊相連:來自長三角、粵港澳的數據借助西部的低成本算力加速研發;而西部,就像貴州,通過承接東部需求,也實現了從“資源輸出”到“價值創造”的轉型。2024年,貴州數字經濟增速已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42%,曾經的西南邊陲,正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從“天無三日晴”到“雲上貴州”,從“地無三尺平”到“算力高地”,貴州的蛻變,是“東數西算”工程的生動縮影。西部和東部都在其中找到了自身發展的道路,而這一切,都將為我們的科技自立自強、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