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说AI】OpenAI 超越SpaceX

2025年10月21日 18:30

这个国庆假期,OpenAI可是一点没闲着。9月23号刚接下英伟达1000亿美元的算力投资,10月1号就扔出Sora 2和独立APP,紧接着6号召开开发者大会,之後又传出估值冲破500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的SpaceX,成了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这还没完,OpenAI还入股了AMD,一手握英伟达,一手押注 AMD,算力布局已经拉开阵仗。

嗨,大家好,我是杜兰,带你一起探索科技前沿。

能看出来,OpenAI在下一盘大棋,而这盘棋的核心,就是Sam Altman一直以来的野心:要做AI时代的“操作系统”,而这一切的根基不是模型,而是算力。

你可能会好奇,黄仁勋那 1000 亿美元到底要怎麽花?答案是:建10吉瓦规模的超级数据中心,相当於400万到500万个GPU,差不多是英伟达今年一整年的出货量。黄仁勋自己都说,这是驱动下一个智能时代的布局。而更重要的是,这笔钱不是白拿,OpenAI拿了钱还得回头买英伟达的芯片,等於把未来几年的算力供应死死锁在一起。

有了这打底,Sora 2才敢放开手脚。它不仅推出高耗能的商用功能,还直接瞄准 C 端,做了一款体验酷似 TikTok 的独立 APP,核心的“Cameo入镜”功能,录段音视频,就能把自己“塞”进各种天马行空的场景中,还能授权朋友一起用你的形象创作。比如你想拍一段 “游览巴黎铁塔” 的旅游视频,或者给家里老人做一段 “置身老家院子里” 的节日问候,不用出门、不用覆杂剪辑,手机录一段自己的画面就能实现。

Sam Altman的“分身”还成了热门,各种创意视频在平台刷屏,APP上线後第三天登顶美区 App Store 免费榜。更关键的是,Sora 2 在物理模拟和音画同步上大幅进步,艺术体操动作不再崩坏,海浪声与街头噪音也精准还原。但你想过没有?生成一分钟这样的视频,算力消耗是 GPT-4 的几十倍。如果没有英伟达那 400 万 GPU 的储备,这些功能根本不敢上线。

光有C端APP还不够,生态才是关键。10 月 6 日的开发者日上,Altman放了组数据:ChatGPT 周活用户达 8 亿,吸引了400 万开发者,API每分钟处理60亿个token。为了留住这些人,他们推出了Apps SDK,相当於给ChatGPT装了“应用商店”,开发者能接入自己的数据,还能嵌入视频播放器等组件;更重磅的是,Sora 2的API也开放测试,把最强的视频生成能力直接给开发者用。

那资本为什麽偏偏这时候用脚投票,让它估值冲到5000亿?要知道年初OpenAI估值才3000亿,当时的老大还是估值4000亿的SpaceX,关键就在於“算力-产品-流量-收入”这个闭环,正在被 OpenAI 跑通。

OpenAI 2023年才第一次季度盈利,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就破了40亿美元,全年预计能到130亿,增速比航天行业快了近3倍。现在GPT-5能帮医院看片子、帮工厂做设计,B端的钱源源不断进来;Sora 2 则借助 C 端 APP 拉新,未来广告、订阅、IP分成都是增长点。更重要的是,OpenAI敢把近一半收入砸在算力上,2030年研发投入预计接近营收50%,比谷歌、Meta都高得多。资本赌的不是现在,而是算力砸出来的未来——毕竟AI行业估值增速35%,航天才12%,换你也会选这条赛道。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那OpenAI既然有了英伟达,还入股AMD干什麽?这才是最妙的一步。英伟达那1000亿是长期绑定,但数据中心2026年才开始部署,Sora 2现在的创作需求就耗大量算力,总不能让布局等硬件。

所以OpenAI拿了AMD的认股权证,有望持股 10%,条件是未来部署6吉瓦的AMD GPU,2026年先启动1吉瓦。一边靠英伟达建长期护城河,一边用AMD补短期缺口,等於给算力上了双保险。从9月绑定英伟达,到10月发产品、开生态、稳资本、补算力,这几步环环相扣,全是为“AI操作系统”铺路。

不过,OpenAI这事并不是没有挑战。Sora 2再强大,身份冒用、版权争议的坑还是躲不开,迪士尼已经明确退出版权授权,好莱坞也在密切关注。所以现在就算加了水印,真正的博弈也才刚刚开始。

但不管怎麽说,OpenAI已经把AI竞争拉到了新维度。过去大家拼模型强弱,现在是比谁先建好“算力-产品-生态-收入”的闭环。把Sora 2做成TikTok式的C端APP,看似是产品形态的转变,实则是完善闭环的关键一步。5000亿估值不是终点,而是给整个行业立了标杆,技术再强,有算力托底、有生态落地、能持续运转才是真本事。未来几年,AI将会从偶尔用的工具,变成你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生活里的各种问题,都可能会有更简单、更高效的AI方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