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说AI】50斤大米换5升血 生物科技疯狂加速中

2025年05月01日 13:00

大米,能造血了。
这不是科幻片,
而是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进入新药审批流程了。
就这几年,
可能就会普及到普通人。

先别乱想啊,
没有那种“进去白花花的大米,出来是鲜红色血浆”的场面,
最後产出的成品长这样,【插入类似图1的图片】
学名叫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简称白蛋白,
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
不走医保的话,
现在一瓶白蛋白大概要四五百,
但现在,
50斤大米就能产出相当於5升血浆的白蛋白,
成本是传统来源的1/3,
价格还直降一半!

听着是不是像天方夜谭似的?
其实啊,
它背後就是基因编辑技术,
准确来说叫“合成生物学”,
就是把人的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基因组,
让它生长出合成目标蛋白。
说白了,
就是用程序员的逻辑去“教植物做事”。

背後的公司我也去查了下,
武汉的一家生物制药公司,
叫禾元生物,
09年的时候,
这个关键技术就已经出来了,
当时新闻报道里说五年左右可以进入市场;
但情况不太顺利,
直到2017年才又有了一项重要进展,
获得了国内的临床批件;
两年之後,
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24年,临床实验取得重要进展;
再到现在的最新消息,
完成三期临床,
进入新药审批流程,
同时建成工厂,
正在扩大产能。
为什麽跟大家说这个,
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
其实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
都觉得特别突然,
好像是什麽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技术,
但其实我们去看背後团队,
就会发现,
根本就没有什麽技术大爆炸,
都是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前行而已。

当然都说到这儿了,
我想再从产业落地的视角,
稍稍给大家展开一下。
我也是在查公司历史的时候发现,
禾元生物在过去两年的亏损有上亿元。
几年前,他们还提交过科创板IPO申请,
计划募资35亿元用於产业化建设和研发,
但目前尚未过会。
咱们国家的白蛋白市场规模不大,
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所以“稻米造血”产品上市後,
是不是能真的让公司扭亏为盈,
可能还是一个问题。
不过现在的贸易战,
可能也是一个机会,
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血液制品出口国,
占全球血浆出口贸易的70%以上,
现在的关税反制措施,
可能也能加快我国对於进口白蛋白产品的国产替代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