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说AI】23999华为折叠屏电脑 好玩丶不满丶未来可期
2025年05月26日 18:30
鸿蒙折叠电脑
就是个大号科技玩具。
首先声明一下,
我没抢到第一手实测机会,
最近刚刚抽出时间,
把官方发布会和各种演示看完了,
我的心情全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好玩、不满、未来可期。
第一反应确实是好玩,
折叠屏手机已经不新鲜了,
但折叠屏电脑确实有点稀奇,
开会时可以用上屏投屏,
下屏查资料,
双手往下屏一放,
就能唤出虚拟键盘,
甭管好不好用,
看起来确实相当酷炫。
整体UI界面也很清爽,
而且我感觉我基本能无缝入手,
大家就看这个下边栏,
是不是很像把Windows的任务栏和MacOS的Dock栏给缝到一起了?
新鲜劲儿过了,
接下来肯定就要看硬件参数了。
这也是我不满意的主要地方。
官方公布的数据是电脑展开18英寸(约45.7厘米)【括号里不用读出来,在字幕上体现就行】
折叠後13英寸(约33厘米),
重1.16kg,
展开厚度7.3mm,
比很多手机还薄。
光看这些数据其实挺好,
就是主流轻薄本的水平
但接下来,
续航没有数据,
处理器和显卡也没有给出型号,
京东华为旗舰店的参数页面上写的是NA。
给大家解释一下,
NA是英文“Non Applicable”的缩写,【/əˈplɪk.ə.bəl/】
意思是“不存在”,
放在这里也就是
华为选择不公开电脑的处理器和显卡信息。
其实作为一个主打便携超轻的笔记本,
我能理解它的卖点不在性能上,
但处理器、显卡就像是大脑之於人类一样,
这种核心参数都没有,
就有点太过分了。
当然我也看到有人说,
演示里来回切换软件窗口看起来特别丝滑啊?
再给大家科普一下,
圈内看电子产品的性能,
比较主流的是两个方式,
一个是烤机,
也就是让新电脑长时间运行一些大型程序或软件,
在这种长期高负载地情况下,
就会暴露一些电脑硬件的问题,
比如会不会异常过热,
这主要是测试硬件的稳定性。
另一个是跑分,
就是对电脑硬件进行压力测试,
比如通过跑大型游戏看帧率是否稳定,
比如通过一些专业的跑分软件,
测试电脑的显卡功耗、CPU散热等等。
所以只是在电脑上,
尤其是一台新电脑上来回切换软件,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後再说生态。
之所以要单拎出来说,
是因为这回的华为折叠屏电脑用的是鸿蒙系统,
纯国产的系统,
在生态上比起40多年的Windows肯定要落後很多。
比如这个应用上,
华为目前完成了1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的视频,
年底会到2000个,
所以跃跃欲试的朋友也最好看下这张现场图,
如果少了自己刚需的软件,
那就得再慎重考虑考虑。
当然,
也是得益於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
华为全家桶用户的体验肯定会好不少,
PC系统、平板、手机之间都可以无缝互联,
甚至还有最新的眼睛注视跨越设备功能,
你看到哪部设备,
键鼠操作就切换到哪部设备上。
所以为什麽我最後还是要说“未来可期”呢?
因为现在的鸿蒙生态虽然还在早期,
但已经开始激发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了,
不仅是在硬件和终端侧,
更在生态和生产力软件上。
而且还有一点,
也是我觉得很多人忽视的,
那就是年轻一代人的使用习惯。
对於很多90前的用户来说,
接触电脑的时间是早於智能手机的,
所以天然就对X86电脑这样的交互逻辑和生态更加熟悉。
但95後甚至00後的年轻人已经不一样了,
他们有很多人是先接触智能手机的,
所以鸿蒙折叠电脑的发布时间点,
正好处在一个用户习惯快速演变的时期,
它能否乘上这辆车,
甚至成为塑造新一代交互逻辑的标志,
拭目以待。
当然,
说了这麽多,
要我给这台产品一个定位的话,
那我觉得,
这就是一个针对精英商务人群
还有不差钱的科技发烧友的大号玩具,
至於普通人,
还是坚信等等党永不为奴吧。
就是个大号科技玩具。
首先声明一下,
我没抢到第一手实测机会,
最近刚刚抽出时间,
把官方发布会和各种演示看完了,
我的心情全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好玩、不满、未来可期。
第一反应确实是好玩,
折叠屏手机已经不新鲜了,
但折叠屏电脑确实有点稀奇,
开会时可以用上屏投屏,
下屏查资料,
双手往下屏一放,
就能唤出虚拟键盘,
甭管好不好用,
看起来确实相当酷炫。
整体UI界面也很清爽,
而且我感觉我基本能无缝入手,
大家就看这个下边栏,
是不是很像把Windows的任务栏和MacOS的Dock栏给缝到一起了?
新鲜劲儿过了,
接下来肯定就要看硬件参数了。
这也是我不满意的主要地方。
官方公布的数据是电脑展开18英寸(约45.7厘米)【括号里不用读出来,在字幕上体现就行】
折叠後13英寸(约33厘米),
重1.16kg,
展开厚度7.3mm,
比很多手机还薄。
光看这些数据其实挺好,
就是主流轻薄本的水平
但接下来,
续航没有数据,
处理器和显卡也没有给出型号,
京东华为旗舰店的参数页面上写的是NA。
给大家解释一下,
NA是英文“Non Applicable”的缩写,【/əˈplɪk.ə.bəl/】
意思是“不存在”,
放在这里也就是
华为选择不公开电脑的处理器和显卡信息。
其实作为一个主打便携超轻的笔记本,
我能理解它的卖点不在性能上,
但处理器、显卡就像是大脑之於人类一样,
这种核心参数都没有,
就有点太过分了。
当然我也看到有人说,
演示里来回切换软件窗口看起来特别丝滑啊?
再给大家科普一下,
圈内看电子产品的性能,
比较主流的是两个方式,
一个是烤机,
也就是让新电脑长时间运行一些大型程序或软件,
在这种长期高负载地情况下,
就会暴露一些电脑硬件的问题,
比如会不会异常过热,
这主要是测试硬件的稳定性。
另一个是跑分,
就是对电脑硬件进行压力测试,
比如通过跑大型游戏看帧率是否稳定,
比如通过一些专业的跑分软件,
测试电脑的显卡功耗、CPU散热等等。
所以只是在电脑上,
尤其是一台新电脑上来回切换软件,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後再说生态。
之所以要单拎出来说,
是因为这回的华为折叠屏电脑用的是鸿蒙系统,
纯国产的系统,
在生态上比起40多年的Windows肯定要落後很多。
比如这个应用上,
华为目前完成了1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的视频,
年底会到2000个,
所以跃跃欲试的朋友也最好看下这张现场图,
如果少了自己刚需的软件,
那就得再慎重考虑考虑。
当然,
也是得益於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
华为全家桶用户的体验肯定会好不少,
PC系统、平板、手机之间都可以无缝互联,
甚至还有最新的眼睛注视跨越设备功能,
你看到哪部设备,
键鼠操作就切换到哪部设备上。
所以为什麽我最後还是要说“未来可期”呢?
因为现在的鸿蒙生态虽然还在早期,
但已经开始激发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了,
不仅是在硬件和终端侧,
更在生态和生产力软件上。
而且还有一点,
也是我觉得很多人忽视的,
那就是年轻一代人的使用习惯。
对於很多90前的用户来说,
接触电脑的时间是早於智能手机的,
所以天然就对X86电脑这样的交互逻辑和生态更加熟悉。
但95後甚至00後的年轻人已经不一样了,
他们有很多人是先接触智能手机的,
所以鸿蒙折叠电脑的发布时间点,
正好处在一个用户习惯快速演变的时期,
它能否乘上这辆车,
甚至成为塑造新一代交互逻辑的标志,
拭目以待。
当然,
说了这麽多,
要我给这台产品一个定位的话,
那我觉得,
这就是一个针对精英商务人群
还有不差钱的科技发烧友的大号玩具,
至於普通人,
还是坚信等等党永不为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