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说AI】福耀科技大学 开学第一课

2025年10月02日 18:30

今年开学,福耀科技大学火了!这个学校,曹德旺砸了100亿创办,王树国校长亲自掌舵,只招50个本科生,却砸了8 个亿,人均 1600 万的资源投入,光是这组数据,就足够让人惊讶。

巧的是,今年暑假,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就跟福耀科技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聊过,他当时说的办学理念,现在全都落地了。可以说,这所学校的“反常规”,就是冲着打破传统教育痛点来的。

先说它的教育模式。学校第一届招生,最高分的学生高考考了683分,超了不少985学校的录取线,但他放着老牌名校不选,奔着这所新学校来,就是因为它完全不同於传统高校的教育模式。“国家对这所大学的定位就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徐飞原文话语引用)

徐校长说的什麽意思?看下学校配置你就知道了。50个学生配了300个老师,里面还有15位海内外院士、56名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顶尖资源,得到实打实的指导。这种待遇,985的博士生都很难有!不仅如此,硬件设施也非常完善,恒温泳池、攀岩墙、国际会议级的音乐厅这些应有尽有,宿舍还是两人间带阳台和独立卫浴,食堂里面10块钱就能吃得有荤有素。而且一进学校,院长会亲自给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正如徐校长之前说的那样,“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他的禀赋、他的志向、他的各种条件不一样,他的受教育的环境,受教育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徐飞原文话语引用)他还拿亚马逊热带雨林打比方,“为什麽能够生机勃发?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多元性、多样性。”(徐飞原文话语引用)

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上,王树国校长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在巨变,世界在巨变,社会与大学的反向交流正在推动科技进步!很多发明、创造,甚至新形态的引领,都来自社会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所以大学不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不像当年我们是象牙塔,高高在上,必须要从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的封闭的小圈子当中跳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与世界对话!”(王树国原文话语引用)

所以福耀科技大学的培养方案很不一样,学校只设了4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和工程,每一个都面对最重要的卡脖子技术。没有传统课本,实践课占比超50%,大一学生直接被拉去宁德时代、海尔等12家合作企业,跟着工程师参与真实的技术研发;考核方式更狠,材料专业学生不用写论文,要麽交出一个专利,要麽拿出能量产的样品;车辆工程的学生,必须真刀真枪设计出能用上的零部件。

而且学校开学就公布,硕士阶段能进斯坦福、MIT的实验室做课题,博士阶段还能和剑桥、米兰理工等名校交换学习,课程里还有全英文项目,要求学生能处理多语言技术文档。这正好呼应了王树国“与世界对话”的理念。

“我们现在更加注重的是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传统的一些高校,可能比较在乎的是培养专家型专门人才;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注重培养专通结合的T型人才,甚至是Π型人才。既要有专业的深度、高度,同时要足够的宽度、广度和跨度,要对覆杂问题进行跨界整合,融会贯通。” (徐飞原文话语引用)

也就是说,就是既要有科学家的思维,也要有工程师的手艺。你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为就业发愁吗?

在办学理念上,曹德旺先生和王树国校长在开学仪式上的发言,更是直接戳中了无数人对教育的期待。曹德旺先生掷地有声:“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绝不能让资本进来牟利!我投这100亿,就是想办一所真正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校,让学生毕业时不背债、不迷茫,带着真本事走进社会。”

王树国校长更实在,坦言自己在这所学校一分钱工资都不拿,“退休金够花,来这儿就为一个念想——办一所能跟上时代的大学”。

这让我想起徐校长当时聊到教育核心时,说得特别认真:“教育为'体',AI/技术为'用',技术永远是工具、手段、途径,而本质的话是要做到育人这件事情。培养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人,才是教育的本质。简言之,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不仅专业成才,更要精神成人。”

有人说,50个学生、8 个亿投入,这是中国教育“最奢侈的豪赌”。但我觉得,这其实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尤其是在如今AI时代的背景下,就像徐校长最後跟我说的:“在数据和技术荒原上培育精神根系。”(徐飞原文话语引用)

如果福耀科技大学的这条破局之路能走通,那它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这50个学生的改变,而开创了一条中国自己的顶尖人才教育新路:不追规模追质量,不脱离现实说空话,让每个学生既能摸到顶尖的技术资源,又能守住做人做事的根本。

十年後回头看,这50个学生,说不定就带着中国方案站上了全球舞台,而这所学校,也会成为教育革新的标杆!

相关新闻